一、教學背景分析
(一)學情分析:
《菩薩蠻》安排在《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》第二單元的最后一課,本單元主要學習“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”, 旨在讓學生了解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,發揮想象,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。
學生在經過第一單元“以意逆志,知人論世”鑒賞方法的學習后,對于閱讀古典詩歌有了一些粗淺認識,通過本單元前幾課的學習,對于意象與情感認識也有了一定基礎。
(二)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:
?本文是一首簡短的詞,學生能夠很快找出文中選用的意象,也能夠很快進入其中描繪的“江南好”的意境,但作者由這樣的美景生發的哀怨之情卻不太容易體會,如果只是簡單地聯系寫作背景,那么對于這首詩的解讀就有牽強附會之感,只有在準確把握意象特征,弄清了景與情的關系后,對作者的微妙感情才能把握得更為準確。
(三)采用的教學方式:
通過誦讀與情景再現感受意境之美,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,補充相關知識,激發學生交流探討的興趣,以學生為主體,教師起啟發引導作用。
(四)教學手段
????多媒體輔助教學
二、教學目標設計
(一)知識與技能:
1.了解《菩薩蠻》借江南之景所抒發的對于江南的依戀之情以及有家難歸的哀怨之情。
2.了解文章“以樂景寫哀情”的表現手法。
3.領會韋莊詞“似直而紆,似達而郁”的藝術特色。
(二)過程與方法:
1.通過對詞中意象的把握,發揮想象,感受詞的意境美。
2.采用合作、探究、自主學習方式,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,培養學生理解感悟的能力。
3.調動學生積累,提高學習新知的積極性。
(三)情感、態度與價值觀:
在意境再現中領略江南之美,體會作者細致微妙的心理,理解其“有家難歸”的深重苦痛,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和平的情感。
三、教學過程設計
(一)導入
通過對《積雨輞川莊》舊知識復習檢測進行導入,保證知識的銜接。
在通過回顧詩歌“五看”的知識,為本詞的鑒賞打下基礎。
(二)誦讀課文,整體感知
介紹作者相關信息、背景、花間詞派。
2.學生自由誦讀課文,了解大意。
3.提問:讀完課文,你覺得韋莊筆下的江南可以用原文中的哪個字來概括?(多媒體展示問題:文中的哪個字可以概括韋莊筆下的江南?)
“好”字。
(三)探究情感,知人論世
通過對這些意象的把握,我們發現作者在展現江南之“好”時,他為什么要把江南描繪得如此令人向往呢?他想借此抒發怎樣的情感呢?
(多媒體展示問題:作者精選意象,將江南描繪得美不勝收,他想借此抒發怎樣的情感呢?)
對江南的熱愛、依戀之情。
探討:你還能從文中找出表達這種感情的句子嗎?
(學生再次分析課文,品味探究)
未老莫還鄉,還鄉需斷腸。
探討:這一句只是表達了作者對江南的深厚感情嗎?
(聯系課文注解中的背景介紹,了解到當時中原離亂的現狀。)
“斷腸”不僅僅是舍不得離開江南,更多的是一種漂泊異鄉有家難回的苦痛。
(四)置身詩境,感受人文底蘊
1.春水
春水碧綠,暗寫出天藍、水清、樹多的小橋流水的自然風光。
2.畫船 ?雨
畫船與游玩有關,從中可以感受江南生活之悠閑自在。雨聲突出環境之靜謐,更顯出生活之閑適。
3.壚邊人(月 皓腕)
探討:如何從此句中看出江南“人物”之“好”?
月能讓你想到什么?嫦娥、嬋娟、皎潔、溫柔等等,這樣一個比喻就讓我們生發出無限想象。(聯系中國古典詩詞中描寫美女的方式:多以寫虛為主,從而給讀者更多想象的空間。如《長恨歌》中以“笑”寫楊貴妃之嫵媚動人)
同時,以雙臂之潔白暗示美女皮膚之潔白細膩,晶瑩剔透。以部分代整體,同樣引人無限遐想。
探究:江南的女子很多,為何要選用一酒家的女子呢?
聯系“壚邊”這一典故,體會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,感受江南女子的柔情似水。
4.對比《秦婦吟》和《菩薩蠻》
引導學生珍惜當下,珍惜和平時代,培養愛國情懷。
四、課堂總結
????今天,我們一同置身詩境,體驗了江南之美,緣景明情,感悟了詩人內心復雜微妙的情感,通過這首詞的學習,我們發現,解讀一首詞,不僅要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,更要讀出作者深蘊其中的思想感情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詩詞鑒賞中能將恰當地加以運用,在閱讀中獲得美的享受。因為,發現美,不僅需要我們有一雙慧眼,更要有一顆慧心。